时间: 2025-04-28 01:2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06
词汇“献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献履”的分析:
“献履”字面意思是指献上鞋子。在古代,这可能指的是臣子向君主献上鞋子,表示忠诚和尊敬。在现代,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语境中。
由于“献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臣子向君主“献履”,作为一种礼仪或忠诚的象征。
同义词:献礼、献物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非常特定且不常用。
“献履”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献”意味着给予或奉献,“履”指的是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礼仪文化非常重要,臣子向君主献履是一种礼仪行为,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忠诚。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已经不再存在,因此“献履”这个词汇也失去了实际应用的语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献履”可能引发对古代礼仪和忠诚的联想,可能会感到一种历史的遥远感和文化的沉淀。
由于“献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献履”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历史小说或戏剧,以展现古代礼仪和文化。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华丽的服饰和庄重的仪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献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和礼仪的庄严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礼仪行为,但具体词汇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中世纪,骑士向领主献上武器或马匹,也是一种忠诚的象征。
“献履”是一个特定且不常用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的礼仪文化。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有限,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时,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