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3:25
火钳:一种用于夹取或移动火中物品的工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两个长柄和一个夹持部分,用于在炉火或篝火中夹取木柴、煤炭或其他热物。
火钳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钳”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用途和工具类型。在古代,火钳的设计和材料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保持一致。
在许多文化中,火钳与家庭和温暖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家的核心和传统的延续。在一些**仪式中,火钳也可能被用作仪式工具。
火钳可能让人联想到冬日的温暖、家庭的舒适以及传统的工艺。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冬季,家庭成员可能会围坐在壁炉旁,使用火钳来维护火势,这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是一种家庭活动的象征。
在诗歌中,火钳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象征,夹取着过去的记忆:
火钳轻夹,时光的炭, 温暖了岁月的角落。
火钳与火焰的互动可能带来视觉上的温暖和动感,同时,金属与木柴的摩擦声也可能带来听觉上的质感。
在不同文化中,火钳的基本功能相似,但其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火钳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仪式相关联。
火钳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了解火钳的多重意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钳】
(形声。从金,甘声。本义:金属夹具)。
古刑具。束颈的铁圈。
【引证】
《说文》-钳,以铁有所劫束也。 、 《后汉书·光武纪》-皆弛解钳。 、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古之刑在项曰钳,今之链锁。
【组词】
钳铁、 钳髠、 钳釱、 钳扭、 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