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13
火镰:火镰是一种古老的取火工具,主要由铁制成,形状类似于镰刀,通过与燧石摩擦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易燃物如干草或木屑。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火镰常被用来描述艰苦的生存环境或原始的生活方式,如《西游记》中描述唐僧一行人在荒野中使用火镰生火。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火镰一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群体中,仍可能提及作为传统工具的象征。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中,火镰是研究古代人类生活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实物。
同义词:打火石、燧石
反义词:打火机、火柴(这些现代取火工具与火镰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技术的进步)
火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火"指火焰,"镰"指形状像镰刀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镰的使用逐渐被更便捷的取火工具如火柴和打火机所取代。
在**传统文化中,火镰不仅是生活工具,也象征着坚韧和自力更生。在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火镰常被赋予神秘或神奇的色彩。
火镰让人联想到原始、简朴和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感。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我学会了使用火镰生火,这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与自然连接的方式。
在诗歌中,火镰可以被用来象征希望和生命的火花:
在寒冷的夜,火镰敲击出温暖的火花, 照亮了前行的路,点燃了心中的希望。
想象火镰敲击燧石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伴随着火花四溅的视觉景象,这些都能唤起对原始生活的直观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取火工具如印第安人的火钻或非洲的火弓,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火的控制和利用。
火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取火技术,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在现代社会,虽然火镰的使用已经非常有限,但它仍然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符号。通过对火镰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镰】
(形声。从金,廉声。本义:农具名。即“镰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镰,锲也。 、 《方言五》-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镰。
【组词】
佩镰;两刃镰;开镰收割的季节,村里人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