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8:29
词汇“搏心”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引申含义来进行分析。
“搏心”由两个汉字组成:“搏”和“心”。
结合起来,“搏心”可以理解为用心去斗争或努力,强调在某种斗争或努力中投入全部的情感和意志。
由于“搏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在追求目标时的全情投入和不懈努力。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人的决心和努力。
由于“搏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常用词汇“搏”和“心”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志投入。
在强调努力和奋斗的文化背景下,“搏心”可能被用来激励人们全情投入,不畏艰难。
“搏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努力和决心时使用“搏心”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搏心”来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搏心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竞技场上全力以赴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旋律来表达“搏心”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翻译表达类似的情感和意志投入的概念。
“搏心”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在斗争或努力中的全情投入,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动力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搏】
(形声。从手,尃(fū)声。本义:搏斗,对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搏,索持也。 、 《广雅》-搏,击也。 、 《谷梁传·僖公元年》-屏左右而相搏。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博。 、 《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鸷虫攫博。 、 《庄子·逍遥游》-搏扶摇羊角而上者。 、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搏战获王。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