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6:03
词汇“搏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搏”和“噬”。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搏噬”字面意思是指激烈地搏斗并吞噬对方。其中,“搏”指的是搏斗、斗争,“噬”指的是咬、吞噬。结合起来,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激烈、残酷的斗争或竞争,其中一方试图完全消灭或吞并另一方。
“搏噬”这个词汇的构成较为直接,由两个具有明确动作意义的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搏”和“噬”都有各自的使用历史,而“搏噬”作为一个复合词,可能是在描述激烈斗争的语境中逐渐形成的。
在**文化中,“搏噬”常常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相联系,也被用来比喻社会和政治中的权力斗争。这种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竞争和斗争的深刻认识。
“搏噬”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存斗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紧迫感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观看自然纪录片时看到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搏噬场景,这种场景让我深刻理解了自然界中生存斗争的残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搏噬”:
在夜的深渊,狼群展开搏噬,
月光下,利齿与利爪交织,
生存的欲望,在寒风中燃烧,
每一声嚎叫,都是生命的宣言。
想象一群狼在月光下搏噬的场景,可以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如狼群奔跑、撕咬的动作,以及背景中冷冽的风声和狼的嚎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uggle and devour”,但在表达上可能没有“搏噬”那么生动和形象。
“搏噬”这个词汇在描述激烈斗争和生存竞争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存斗争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搏】
(形声。从手,尃(fū)声。本义:搏斗,对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搏,索持也。 、 《广雅》-搏,击也。 、 《谷梁传·僖公元年》-屏左右而相搏。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博。 、 《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鸷虫攫博。 、 《庄子·逍遥游》-搏扶摇羊角而上者。 、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搏战获王。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2.
【噬】
(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噬,嗂也。喙也。 、 《易·杂卦》-噬嗑食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 《考工记·梓人》-欋杀援筮(噬)。 、 唐·柳宗元《三戒》-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明史·海瑞传》-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组词】
噬指、 噬脐、 噬犬,噬狗、 噬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