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57:43
词汇“渐仁摩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综合来看,“渐仁摩义”可以理解为逐渐培养仁爱之心,通过不断的接触和实践来磨练和提升道义感。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哲学或伦理学的文献中,作者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某种渐进式的道德修养过程。
由于“渐仁摩义”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个作者或学者在特定文献中创造的表达。
在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精神的文化背景下,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在道德上的成长和进步。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和、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它所表达的渐进式道德修养的概念是值得借鉴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化雨,渐仁摩义,
心田润泽,德行日新。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温暖的色调,以及宁静的音乐,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成长。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渐仁摩义”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所表达的道德修养和仁爱精神的概念是普遍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1.
【渐】
(形声。从水,斩声。本义:古水名。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渐,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 、 《水经注·渐江水》。按,即今之钱塘江,古大江与钱塘江通。-渐江,山海经谓之浙江也。
2.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
3. 【摩】 用手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抚摩。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