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9:23
词汇“潜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解释。
“潜逸”由两个汉字组成:“潜”和“逸”。
结合起来,“潜逸”可以理解为悄悄地逃离或隐秘地消失。
由于“潜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的神秘消失,或者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物理学中的粒子“逸出”)中有所应用。
由于“潜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潜”和“逸”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潜逸”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神秘或超自然的现象,如幽灵的消失或神秘生物的隐匿。
“潜逸”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神秘、惊奇或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知和不可预测的事物。
由于“潜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潜逸”来形容月光的悄然消失:
夜幕低垂,月光潜逸,
星辰闪烁,寂静如谜。
“潜逸”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静谧和神秘,可以结合夜晚的图片和轻柔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潜逸”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
“潜逸”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但也需要注意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