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6: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6:36:49
词汇“十经童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十经童子”字面意思是指精通十部经典著作的孩童。这里的“十经”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十部重要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而“童子”则是指未成年的男孩。
由于“十经童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孩童学识渊博,精通经典。
“十经童子”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学识的推崇,特别是对经典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性和时代性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传统文化中,对学识的尊重和对经典的研读一直是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十经童子”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学堂、勤奋学*的孩童和古代文人的形象,带有一种古典和崇高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定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在一个讨论古代教育和文化的场合,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举例说明古代对学识的重视。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学堂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十经童子”来描绘一个勤奋学*的孩童形象:
古木参天学堂静,
十经童子诵声清。
不求名利求真知,
书卷气中见童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学堂的场景,孩童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诵读经典。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朗朗的读书声和古筝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十经童子”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对学识和教育的重视中,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或“智者”。
“十经童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对学识和经典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尽管在现代语言中使用的机会不多,但它仍然是语言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学*和欣赏。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