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44:18
词汇“利国监”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主要出现在*古代的官制体系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利国监”是**古代官制中的一个职位,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国家财政、税收等经济事务。这个职位在不同的朝代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职责和地位,但总体上是为了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合理运作。
在文学作品中,“利国监”可能作为一个历史背景的元素出现,用以描绘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官员的职责。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的讨论中,用以解释古代**的财政管理体系。
“利国监”一词源自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朝代的更迭,其职责和地位可能有所变化。在古代,这个职位通常由直接任命,具有较高的权威和责任。
在**古代社会,财政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国监作为负责这一领域的官员,其能力和廉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因此,这个职位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提到“利国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官员的责任感和廉洁自律。这个词汇可能会引发对古代财政管理体系的兴趣和好奇,同时也可能让人思考现代财政管理的挑战和重要性。
由于“利国监”是一个历史术语,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直接接触到这个词汇。然而,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了解这个职位及其职责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机制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将“利国监”作为一个关键角色,通过其视角展现古代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官员的生活状态。
结合古代官服的图片或古代官场的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利国监”这一职位的形象和氛围。
由于“利国监”是一个特定于**古代官制的词汇,它在其他文化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可以比较其他国家古代的财政管理职位,如罗马的财务官(Quaestor)等。
通过对“利国监”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财政管理体系和官制文化。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历史学和相关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了解这样的历史术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监】
借鉴。
【引证】
《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 《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 《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