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3:15
敛发谨饬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敛发谨饬 的意思是指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保持谨慎和克制,不张扬,使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有条理,符合规矩。
敛发谨饬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敛发谨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含义在历史演变中相对稳定。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敛发谨饬**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行为和言语上保持适度,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保守。这种行为模式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官场和社交场合中。
敛发谨饬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体,不轻易发表意见,但一旦发言就深思熟虑的人。这种行为模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视为一种职业素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议上见到一位高级经理,他以其敛发谨饬的态度处理了复杂的谈判,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 敛发谨饬 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中:
他如春风般温柔,敛发谨饬,
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正装的人在会议室中,面带微笑,但眼神坚定,举止得体。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节奏平稳、旋律优雅的音乐,来表达敛发谨饬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odest and prudent",强调谦虚和谨慎,但不一定涉及展示自己的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行为和言语的适度控制都有类似的价值观,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敛发谨饬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自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行为和言语的适度,提升个人素养和职业形象。
乡为义廪,敛发谨饬。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谨】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谨,慎也。 、 《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 、 、 《荀子·王制》-谨畜藏。 、 《楚辞·怀沙》-谨厚以为厚。 、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 、 清·张廷玉《明史》-不自谨惜。 、 清·刘开《问说》-谨护其失。
【组词】
谨畏、 谨肃、 谨言、 谨厚、 谨介
4.
【饬】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饬,致坚也。 、 《国语·吴语》。注:“治也。”-周军饬垒。 、 《淮南子·本纪》-饬曲岸之际。 、 《诗·小雅·六月》-戎车既饬。
【组词】
整饬;饬装、 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