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0:5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0:59:28
孤本:指某本书籍或文献在世界上仅存的一份,没有其他复本或类似版本存在。这种书籍通常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孤本一词源于汉语,由“孤”和“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书籍的复制技术有限,因此每一本书都显得尤为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孤本的概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学和收藏领域。
在**文化中,孤本往往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紧密相关。它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在社会层面,孤本的存在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孤本一词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珍贵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珍宝,以及那些致力于保护和研究这些珍宝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孤本的概念让我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每一本书籍。每当我翻阅一本书时,我都会想到它可能是某个图书馆或个人收藏中的孤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本:
在时光的长河中,
孤本静静躺卧,
字迹斑驳,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孤本一词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着泛黄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味道。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翻阅书页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孤本可以对应为“unique copy”或“one-of-a-kind”。在不同的文化中,孤本的概念都强调了物品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孤本一词不仅代表了书籍的稀有性和价值,也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孤本的概念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