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0:14
剖肝泣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剖开肝脏,流出鲜血”,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忠诚至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为了表达极深的情感或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文学作品中,剖肝泣血 常用于描述人物对国家、君主或亲人的深厚情感和忠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极端的情感或忠诚。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解释特定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深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剖肝泣血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忠诚文化,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历史叙述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孝道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剖肝泣血**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极端忠诚和牺牲精神。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极端的忠诚表达方式不再常见,但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某种深厚的情感或忠诚。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刻的敬意和感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或亲人不惜一切代价的人,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关于**历史的讲座中听到这个成语,它让我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剖肝泣血为君王,
忠诚之心永不亡。
岁月流转情依旧,
千古传颂英雄章。
在视觉上,剖肝泣血 可能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他们的忠诚和牺牲被描绘成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象征着战斗和牺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ed one's blood for”或“lay down one's life for”,用来形容为了某种理想或信仰不惜牺牲生命。
剖肝泣血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忠诚和牺牲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丰富性。
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故我~,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肝】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肝,木藏也。 、 《释名·释形体》-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 、 《仪礼·士昏礼》-赞以肝从。 、 《礼记·月令》-祭先肝。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肝肺、 肝鬲、 肝脑、 肝木
3.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4.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