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39:10
旱魃为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旱魃造成了灾害”。其中,“旱魃”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严重的旱灾。
在文学作品中,旱魃为灾 常用来描绘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在古代诗词或历史记载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气候变化、农业灾害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农业科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类型的自然灾害。
旱魃为灾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旱魃作为引起旱灾的鬼怪,其形象和故事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实际的旱灾情况。
在**文化中,旱魃为灾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灾害的成语,它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灾害的恐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农业社会对天气条件的依赖。
旱魃为灾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干旱、饥荒和生活的艰难。它可能引发对自然灾害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生活在干旱频发的地区,可能会直接体验到旱魃为灾的影响,如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旱魃肆虐天地间, 禾苗枯萎人断肠。 祈雨神明降甘霖, 解我百姓饥渴望。
视觉上,旱魃为灾可能让人联想到干裂的土地、枯萎的植物和焦渴的动物。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但可以想象到人们在干旱中的叹息和祈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自然灾害可能会有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如希腊神话中的干旱女神等。
旱魃为灾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灾害,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又今旱魃为灾,濒河人迹所至之处,禾稼仅有存者。
1.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
2.
【魃】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引证】
《说文》-魃,旱鬼也。从鬼,犮声。 、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组词】
旱魃、 魃虐、 魃蜮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