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4:09
“旱魃拜夜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旱神(旱魃)向夜叉(一种恶鬼)行礼。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况非常糟糕,或者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地区的旱灾严重到了极点,或者比喻某种灾难或困境已经无法解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个人的处境非常糟糕,或者某个**的结果非常糟糕。
“旱魃”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旱神,传说它能引起旱灾。“夜叉”则是中的恶鬼形象。这个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旱灾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无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困境和无法逆转的灾难。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情况时,它可以非常生动地表达出情况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旱魃拜夜叉,天地无颜色。 人间苦难深,何处寻生机?”
想象一幅画面:干裂的土地上,一个瘦弱的身影向着远方模糊的恶鬼形象行礼,背景是枯黄的草木和无云的天空。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一种沉重和绝望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at the end of one's rope”或“beyond hope”,也能传达类似的绝望情绪。
“旱魃拜夜叉”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极端的困境和绝望的情绪。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传说黄帝的女儿魃因为身体里有大量的热能,她所到之处就经常发生旱灾,人们很不欢迎她,认为她是瘟神。黄帝把她安置在赤水北方。她只好夜间出来活动,与那些夜叉们在一起,但是他们也经常干坏事,旱灾也时常发生
你听说~的故事吗?
1.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
2.
【魃】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引证】
《说文》-魃,旱鬼也。从鬼,犮声。 、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组词】
旱魃、 魃虐、 魃蜮
3.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4.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5. 【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