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14:05
词汇“匠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中国的官制体系。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匠衙”进行分析:
“匠衙”字面意思是指管理工匠的官署或机构。其中,“匠”指的是工匠,即从事手工艺或技术工作的人;“衙”则是指官署,即政府机关。因此,“匠衙”可以理解为古代负责管理工匠和手工艺生产的官方机构。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匠衙”可能出现在描述官制体系或手工艺生产的语境中。例如,在讨论古代建筑、工艺品制作或官方工程时,可能会提及“匠衙”。
“匠衙”的词源可能与古代中国的官制体系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现代的词汇所取代,如“工部”、“工艺局”等。
在古代中国,匠衙可能负责管理各种手工艺和技术工作,这些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匠衙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艺和技术的高度重视。
提到“匠衙”,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工艺的执着追求。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对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敬仰。
由于“匠衙”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直接使用。然而,在讨论古代工艺、建筑或官制体系时,可能会间接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工匠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匠衙”来描绘那个时代的工艺氛围:
在匠衙的炉火旁,
工匠们挥汗如雨,
铸就了千年的辉煌。
提到“匠衙”,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工匠在工坊中忙碌的场景,锤击声、锯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官方机构负责管理工匠和手工艺生产,但具体的名称和职能可能有所不同。
“匠衙”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艺和技术的高度重视。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官制体系,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传承传统工艺。
1.
【匠】
(会意。从匚(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匠,木工也。 、 《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 、 《周礼·乡师》。注:“主丰碑之事。”-执斧以涖匠师。 、 《仪礼·既夕记》。注:“匠人主载柩窆。”-遂匠纳车于阶间。
【组词】
匠氏、 匠者、 匠营
2.
【衙】
(形声。从行,吾声。(yú)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旧时官署之称。
【引证】
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 《广韵》-衙,衙府也。 、 《陔余丛考》-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 、 《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
【组词】
衙头、 衙职、 衙庭、 衙堂、 衙里、 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