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4:49
“匡乱反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纠正混乱,恢复正道。它强调的是在混乱或错误的状态中采取行动,使之回归正确或有序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匡乱反正”常用来描述英雄或领导者通过智慧和勇气,纠正社会或国家的混乱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情况好转。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政策或管理措施的效果。
“匡乱反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在描述君主或政治家的行为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匡乱反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正名”和“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与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联系在一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和责任感。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担当,努力改善现状。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陷入混乱。通过采取一系列“匡乱反正”的措施,包括重新分配资源和优化流程,最终使项目重回正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混沌的夜,星辰指引,匡乱反正,光明重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站在混乱的中心,周围是破碎的秩序,而他/她正努力重建这一切。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如电影中的战斗场景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tore order”或“right the wrong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恢复秩序和纠正错误。
“匡乱反正”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混乱和错误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纠正和改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社会和组织行为。
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也。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4.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