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1:40
“屈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弯曲和伸展的动作。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身体的弯曲和伸展,或者比喻意义上的退让和进取。
“屈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屈”和“伸”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弯曲和伸展。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屈伸自如”的表述,意指行动自如。
在**文化中,“屈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处世哲学,即在逆境中能够屈服,在顺境中能够伸展,体现了中庸之道和灵活变通的思想。
“屈伸”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与身体的舒适和灵活性相关,也与智慧和适应性相关。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瑜伽、太极拳等需要身体屈伸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早晨起床后做一些屈伸**,以唤醒身体,保持活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屈伸”融入描述自然景象的诗句,如“晨曦中,柳枝轻轻屈伸,迎接新的一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做瑜伽时的屈伸动作,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屈伸”可以对应为“bend and stretch”,在不同的文化中,身体的屈伸动作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比喻意义上,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屈伸”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身体的动作,也蕴含了人生的哲学。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屈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身体的活动,以及在生活中的适应和变通。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