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17:51
词汇“屈士”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屈士”可能指的是一个在某种压力或困境下屈服的人,或者是一个在道德或精神上受到压抑的人。字面意思可能与“屈服的士人”或“受屈的士人”相近。
由于“屈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士人在政治斗争或社会压力下的处境时。
由于“屈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那些在社会或政治压力下屈服的士人。
在古代**,士人通常指的是有学识和道德修养的人,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屈士”可能在描述这些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妥协。
“屈士”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理想和原则的人。
由于“屈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屈士”来表达一种在困境中坚持或妥协的情感:
在风雨中摇曳的屈士,
心中的火焰未曾熄灭,
即使世界给予无尽的压迫,
他的灵魂依然高傲地飞翔。
由于“屈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屈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屈士”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有所应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能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它们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历史深度。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