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3:36
灰身灭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身体如同灰烬,智慧完全丧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处于极度绝望或无助的状态,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理智。
在文学作品中,灰身灭智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经历巨大打击后的心理状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黛玉死后的一些描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心理健康或极端情绪状态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精神病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
灰身灭智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极端情绪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心理描述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表达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灰身灭智 反映了对于人生苦难和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它与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形成对比,强调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崩溃。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尽的黑暗和绝望。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困境和挑战的看法,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理智和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经历重大挫折后的心理状态,或者在安慰他人时使用,表达对他们困境的理解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灰身灭智 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在那无星的夜,
我的心灰身灭智,
寻找着一丝光明,
却只见到无尽的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周围是破碎的物品,象征着心灵的崩溃。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和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奏鸣曲,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ost all hope" 或 "beyond despai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状态是相似的。
灰身灭智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情绪状态下的心理状态,它在文学和心理描述中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进对人类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4.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