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4:02
日濡月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日日浸润,月月熏陶。基本含义是指长时间地受到某种环境或事物的影响,逐渐发生变化或养成某种*惯。这个成语强调了时间和持续性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日濡月染 常用来描述人物性格的形成或某种*惯的养成,如“他从小在书香门第中长大,日濡月染,自然对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期受到某种环境的影响,如“他在那个团队里待了十年,日濡月染,行为举止都变得和团队成员一样。”
同义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反义词:一曝十寒、半途而废
日濡月染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对时间和自然现象的比喻。这个成语强调了持续性和渐进性,与“耳濡目染”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文化中,日濡月染 强调了环境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它反映了人对于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视,认为良好的环境和持续的影响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温暖和持久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形成自己的个性和*惯。它也提醒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和体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团队中工作,日濡月染,我也学会了如何创新和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帮助我理解了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日濡月染,书香满室,心灵之花,悄然绽放。”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在书堆中成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他的知识逐渐丰富。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积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ak up like a sponge”,但它没有日濡月染 那么强调时间和持续性的作用。
日濡月染 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它强调了时间和环境对人的深远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注意环境的力量,并且在描述长期影响时,它可以提供一个生动的表达方式。
其他赵冯邓唐诸氏皆汉人,因避徭赋诛求,举家窜入,日濡月染,凡饮食衣服器用,皆与真瑶无异。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濡】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
在河北省。
3.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4.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