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25:21
词汇“志人”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志”可以理解为志向、意愿,“人”则是指人。因此,“志人”可以理解为有志向的人或者有特定意愿的人。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基本定义展开。
“志人”指的是那些有明确志向或目标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并为之努力。
由于“志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物;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志向和目标的场合。
由于“志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志”和“人”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应该有志向和目标,因此“志人”这样的词汇可能在一些强调个人发展和奋斗的语境中出现。
“志人”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积极向上、有追求的形象,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个人职业规划或人生目标时使用到“志人”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志人”作为一个角色,描述他们的奋斗和追求。
由于“志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关联到特定的视觉或听觉形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aspirant”或“goal-oriented person”。
“志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个人志向和目标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