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2:51
词汇“席势”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可能是一个误拼或打字错误。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确定正确的词汇。如果假设“席势”是一个打字错误,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可能的正确词汇:
由于“席势”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我们将选择“席卷”作为分析对象,因为它在语境中更为常见。
席卷:形容事物像席子一样迅速而广泛地覆盖或影响。
“席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像席子一样卷起来,后来引申为迅速而广泛地覆盖或影响。
在现代社会,“席卷”常用于描述快速传播的现象,反映了信息时代事物传播速度加快的特点。
使用“席卷”一词时,常带有强烈的动态感和影响力,给人以迅速、广泛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描述某种流行趋势或现象的快速传播,例如:“这个新社交媒体平台席卷了年轻人群体。”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席卷大地,万物复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风暴席卷城市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某种力量的迅速扩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weep across”或“spread like wildfire”,都表达了迅速而广泛的影响。
“席卷”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汇,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迅速而广泛地影响或覆盖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