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40:39
“乍往乍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或事物来来去去,频繁地出现和消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活动频繁,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乍往乍来”常用来描绘场景的动态变化,如描述市场、街道的繁忙景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反复无常,或者事物的状态不稳定。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快速变化。
“乍往乍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动态变化和反复无常的常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乍往乍来”常与自然界的变幻无常相联系,如天气、季节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的不稳定性,反映了人们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普遍感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多变的。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变化时的适应和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乍往乍来”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情绪波动,帮助他人理解他的行为模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乍往乍来,花开花落间,岁月如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繁忙市场的画面,人们和物品的动态变化。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市场中的喧嚣声,人们的交谈声和物品的移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e and go”,用来描述事物的短暂性和流动性。
“乍往乍来”这个成语在描述动态变化和反复无常的情境中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目随身转,未有动荡其身,而能胶住其目者,使之~,多行数武。(清·李渔《闲情偶寄·选姿·眉眼》)
1.
【乍】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乍,暂也。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 、 唐·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组词】
离乍、 乍乍、 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3.
【乍】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乍,暂也。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 、 唐·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组词】
离乍、 乍乍、 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