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9:57
律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规范他人”或“约束他人”。它通常指的是通过规则、法律或道德标准来指导或限制他人的行为。
在文学中,律人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如何通过严格的规则来管理他人,这可能反映了角色的权威或责任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批评某人过于严格或不公正地对待他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律人可能指的是具体的规章制度或管理策略。
同义词中,“约束”强调限制行为,“规范”强调设定标准,“管制”强调官方的控制,“管理”强调组织和指导。反义词中,“放任”强调不加干涉,“纵容”强调宽容不当行为,“宽容”强调对错误行为的宽大处理。
律人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律”指的是法律或规则,“人”指的是个体或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规则来约束或指导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律人**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法”相结合,强调通过道德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讨论领导力和管理技巧。
律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责任和纪律。它可能引起尊敬或反感的情感反应,取决于个人对规则和权威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律人可能体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设定规则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在职场中,这个词可能体现在领导对下属的管理和指导。
在诗歌中,律人可以被用来描述一种严格但公正的领导风格:
他律人如风,
严而不厉,
规则如网,
捕获懒惰,释放勤奋。
律人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严肃地宣读判决,或者军队中指挥官严格地指挥士兵。这些场景可能伴随着严肃的音乐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律人可以对应词汇如“discipline”或“regulate”,但这些词更侧重于训练或控制,而不是中文中的“律人”所包含的道德和法律层面的含义。
律人是一个多层次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规则和法律,还涉及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相关概念。
1.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