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24
“乍同乍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或情况时而相同,时而不同,形容变化无常,难以捉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态度、行为或者事物的状态不稳定,反复无常。
在文学作品中,“乍同乍异”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物心理或多变的社会环境。例如,在描述一个性格多变的人物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其行为的不一致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天气的多变或者人际关系的复杂。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行为的不可预测性。
“乍同乍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变化性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文化中,稳定和一致性被视为美德,因此“乍同乍异”往往带有负面的含义。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倾向于寻求稳定和可预测性,因此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一致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困惑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情况,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总是乍同乍异,这给团队合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乍同乍异,花开花落无常。”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天气预报中的云图,云层时而聚集,时而散开。在听觉上,它让我想到一首旋律多变的音乐,节奏和音调不断变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pricious”或“erratic”,它们也用来描述行为或状态的不稳定性。
“乍同乍异”这个成语在描述变化无常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
【乍】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乍,暂也。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 、 唐·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组词】
离乍、 乍乍、 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乍】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乍,暂也。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 、 唐·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组词】
离乍、 乍乍、 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