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2:03
封己守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封闭自己,坚守残缺或过时的东西。它描述的是一种保守、不愿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在文学中,封己守残 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拒绝接受新思想或新方法,坚持旧有的、可能已经不适用的观念或做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更新知识或技能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科技,它可能指那些抵制创新和进步的保守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态度和行为上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是否愿意接受变化和创新这一核心概念。
封己守残 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对保守主义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那些不愿适应新环境的个体或团体的普遍看法。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封己守残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阻碍进步的态度。在鼓励创新和适应性的文化中,这种态度往往不被接受。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种失望或沮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停滞和不愿意进步的状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固执己见而错失机会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因为封己守残而错失学习新技术或新知识机会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加深了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光的河流中,他封己守残, 不愿让新潮的浪花,沾湿他的岸。”
视觉上,封己守残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封闭的房间,光线昏暗,充满了过时的物品。听觉上,可能是老旧的唱片机播放着过时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意义——拒绝变化和创新——是普遍存在的。
封己守残 这个词汇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保持开放和愿意学习新事物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固守旧有观念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成长和成功。
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4.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