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9:30
词汇“封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封嵎”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与封锁、封闭的山岭或山谷有关。在古代文献中,“封”可以指封闭、封锁,而“嵎”则指山岭或山谷。因此,“封嵎”可能指的是封闭的山岭或山谷地带。
由于“封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地理特征或军事防御的地点。
由于“封嵎”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类似“敌军被围于封嵎之中”这样的句子,描述敌军被围困在封闭的山岭或山谷中。
同义词:封闭、封锁、围困 反义词:开放、畅通、无阻
“封嵎”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使用场景而逐渐淡出常用词汇的行列。
在古代,山岭和山谷常常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地点,因此“封嵎”可能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地理环境时有所使用。
由于“封嵎”带有封闭和围困的意味,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压抑和困境的情感联想。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使用“封嵎”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古代文献的解读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封嵎”用于描述一个被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封闭的地方,如“在这片封嵎之地,古老的传说依旧流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山岭环绕的封闭山谷,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由于“封嵎”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封嵎”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常使用这样的词汇,但了解它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嵎】
(形声。从山,禺声。本义:封嵎之山)。
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引证】
《孟子》-虎负嵎。
【组词】
嵎虎、 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