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3:16
民警:字面意思是指“民事警察”,通常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执行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等职责的警察。他们是公安机关的一部分,负责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民警”一词源于,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而演变。在古代,类似的职责由衙役等人员承担,而现代的民警制度是在新**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在**,民警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代表着秩序和正义。他们的形象在社会中通常是正面的,被视为保护公民安全的重要力量。
民警通常给人以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象征。在个人经历中,民警可能与某些特定的记忆或**相关联,如交通事故处理、邻里纠纷调解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法律帮助时,人们会寻求民警的帮助。例如,丢失物品时报警,或是目击犯罪行为时提供信息。
在诗歌中,民警可以被描绘为守护夜晚的星星,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城市的安宁。
在不同国家,执行类似职责的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美国的“police officer”,英国的“police constable”等。这些词汇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
民警作为法律执行者,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民警”这一词汇,能够增强交流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警,戒也。 、 《周礼·宰夫》-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 《礼记·文王世子》-所以警众也。 、 《文赋》-乃一篇之警策。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警其余。
【组词】
警告;警励、 警迹人、 警鼓、 警动、 警新、 警众、 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