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21
“拔萃出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超越众人,脱颖而出。它形容某人或某物在众多同类中显得特别优秀,出类拔萃。
“拔萃出群”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拔萃于众,出群于俗。”原意是指超越众人,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在各个领域中表现卓越的人或事物。
在**文化中,“拔萃出群”体现了对卓越和优秀的追求。社会普遍崇尚那些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人,这种价值观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各个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在学术研究中拔萃出群的教授,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我学*的榜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在知识的海洋中拔萃出群,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术的天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优胜者,周围是羡慕和赞赏的目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不断前进和超越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and out from the crowd”或“excel among pe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的意思。
“拔萃出群”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卓越和优秀的赞美,也是一种激励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不断努力,追求卓越,成为那个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的人。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曾不能~,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萃】
(形声。从艸,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萃,草盛貌。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