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04:38
“中沙群岛”是指位于南海中部的一组群岛,由多个珊瑚礁和沙洲组成。这些岛屿主要分布在北纬15°至17°,东经113°至115°之间,是南海诸岛的一部分。中沙群岛包括黄岩岛、美济礁等重要岛礁,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中沙群岛可能被描绘为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在口语中,提及中沙群岛可能与南海的地缘政治问题相关,尤其是在讨论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时。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海洋学和国际法中,中沙群岛的研究涉及地质构造、海洋生态和国际海洋法等领域。
中沙群岛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即位于南海中部的一组沙质岛屿。在历史上,这些岛屿的名称可能有所变化,但“中沙群岛”这一名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固定下来,用于指代这一特定地理区域。
中沙群岛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国家的海洋疆域和主权。在社会背景中,中沙群岛的讨论常常与国家安全、海洋权益和国际关系紧密相关。
提及中沙群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丰富的海洋生物和国家的边疆。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国家主权的自豪感。
在日常生活中,中沙群岛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涉及国家地理知识或国际新闻时,了解中沙群岛的相关信息对于增强国家意识和地理认知是有益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中沙群岛描绘为“碧波万顷中的翡翠,守护着祖国的蓝色疆域”。
结合图片,中沙群岛可能呈现出蔚蓝的海水、白色的沙滩和多彩的珊瑚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和海鸟的叫声。
在不同语言中,中沙群岛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公认的。
中沙群岛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承载着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增强地理认知和国家意识。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沙】
3.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
4.
【岛】
(形声。从山,鸟声。本义: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同本义。
字省作“岛”。
【引证】
《史记·田儋传》。集解引韦昭:“海中山曰岛。”-入海居岛中。 、 曹操《步出夏门行》-山岛竦峙。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组词】
岛峙、 岛夷
1. 【群岛】 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如我国的舟山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