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29
旷学 的字面意思是指学生无故缺课或长期不参加学校教育活动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学生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按时到校上课,或者完全放弃学业。
旷学 一词源于汉语,由“旷”和“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旷”有空缺、荒废的意思,而“学”则指学*或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来特指学生无故缺课的行为。
在**文化中,教育被视为极其重要,因此旷学通常被看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批评。在现代社会,旷学可能导致学生失去教育机会,影响其未来发展。
旷学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或叛逆。它可能引发对学生未来前景的担忧,以及对教育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曾目睹一位同学因为旷学过多而最终辍学,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到旷学的严重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旷学”:
旷学的日子,如荒芜的田野,
青春的种子,未曾发芽。
梦想的翅膀,因懒惰而折断,
未来的路,因今日的逃避而模糊。
旷学 可能让人联想到空荡荡的教室、孤独的校园小径,或是老师失望的眼神。在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校园铃声,或是家长和老师的叹息。
在英语中,“旷学”可以对应为“truancy”或“skipping school”。不同文化对旷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需要关注的问题。
旷学 是一个反映学生行为和教育系统问题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责任,还触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相关概念,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