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44:04
词汇“漕赋”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历史术语,主要与古代**的财政制度有关。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漕赋”进行分析:
“漕赋”指的是古代**政府对水路运输(尤其是大运河)征收的税赋。这种税赋主要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将南方的粮食通过水路运输到北方,供应京城及边疆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漕赋”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社会经济状况或政治制度的篇章中。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学、财政学等学术研究中。
“漕”字源于古代的水路运输,“赋”则是指税收。随着历史的发展,漕赋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直至近代被现代税收制度所取代。
漕赋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以及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它也是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时政府对资源调配的能力和效率。
对于现代人来说,“漕赋”可能会唤起对古代社会复杂性和政府运作方式的好奇与思考。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生活的艰辛。
由于“漕赋”是一个专业术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用到。但在学***古代历史或财政制度时,了解“漕赋”的概念是必要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漕赋”这一概念,来丰富故事背景和深化人物关系。
由于“漕赋”与古代水路运输紧密相关,可以联想到古代运河、船只、码头等场景,以及相关的劳动号子和水声。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概念可能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税收或运输制度相关,但由于国情不同,具体的制度和名称会有所差异。
“漕赋”作为一个历史术语,虽然不常出现在现代语言中,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财政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或进行相关研究时,掌握这一词汇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是很有帮助的。
1.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 《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 、 《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 、 《汉书·武帝纪》-穿漕渠通渭。 、 《汉书·食货志》-岁漕关东谷。 、 《史记·河渠记》-关东漕粟。
【组词】
漕船、 漕粮
可供运输的河道。
【引证】
《红楼梦》-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
2.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赋,敛也。 、 《广雅》-赋,税也。 、 《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厥赋惟上上错。 、 《法言·问道》-七赋之所养。 、 《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而令贡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组词】
赋银、 赋粟、 赋里、 赋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