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51:15
漕费:漕费是指古代**政府为维持漕运系统而征收的费用。漕运是指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主要是为了供应京城和边疆的军事及行政需求。漕费通常包括运输成本、管理费用以及相关的税赋。
在古代文献中,漕费常出现在关于财政、经济和行政管理的讨论中。例如,官员的奏折、历史记载或经济政策分析中可能会提及漕费的具体数额或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在现代,这一词汇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化讨论中,用以描述古代**的经济和物流系统。
同义词:漕税、漕粮费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与“减免”、“豁免”等词结合使用,如“减免漕费”。
漕费一词源于**古代的漕运系统。漕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唐宋时期发展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随着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发展,漕运逐渐衰落,漕费这一概念也随之淡出日常语言,但在历史和经济学术语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漕费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的财政管理特点,尤其是对粮食和物资的集中调配。这种制度确保了京城和边疆的稳定供应,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有时导致社会不稳定。
提及漕费,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繁重的赋税以及农民的艰辛生活。这一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经济政策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漕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理解古代**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在现代生活中,这一词汇可能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遗产时,它是一个关键的学术术语。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漕费可以作为一个情节推动因素,例如描述一个官员如何努力减轻农民的漕费负担,从而赢得民心。
想象一幅古代运河上的繁忙景象,船只载满粮食,官员和船夫忙碌地工作,这样的画面可以帮助理解漕费的意义和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漕费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税收、运输费用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
漕费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不常使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漕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社会运作机制。
1.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 《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 、 《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 、 《汉书·武帝纪》-穿漕渠通渭。 、 《汉书·食货志》-岁漕关东谷。 、 《史记·河渠记》-关东漕粟。
【组词】
漕船、 漕粮
可供运输的河道。
【引证】
《红楼梦》-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
2.
【费】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费,散财用也。 、 《广雅》-费,耗也。 、 《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非爱其费也。 、 《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 、 《商君书·垦令》-上不费粟,民不慢农。
【组词】
费耗、 费钞、 费钞费贯、 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