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21:5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21:55:26
“冰壶玉衡”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其中,“冰壶”指的是用冰制成的壶,常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玉衡”则是古代天文仪器的一部分,用来观测星象,这里比喻精确和珍贵。整个成语“冰壶玉衡”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清澈、纯净和高贵。
在文学作品中,“冰壶玉衡”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纯净,如清澈的湖水或高洁的品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高雅或纯净的事物时,人们可能会引用它。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古代科技研究中,可能会提及“玉衡”的具体功能和历史意义。
“冰壶”和“玉衡”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冰壶可能源自古代对冰的利用,而玉衡则与古代天文学和占星术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结合形成了成语“冰壶玉衡”,用来形容更加抽象的品质,如纯净和高贵。
在**传统文化中,清澈和高贵是受到推崇的品质。因此,“冰壶玉衡”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用以表达对这些品质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湖水和璀璨的星空。它激发人们对纯净和高尚事物的向往。
在描述自然景观或个人品质时,我可能会使用“冰壶玉衡”这个成语,以表达我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夜空如墨,星辰似冰壶玉衡,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宁静的湖面,月光下波光粼粼,宛如冰壶玉衡;或者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清澈,如同冰壶玉衡般纯净。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意象,如清澈的湖水和璀璨的星空,在多种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和赞美。
“冰壶玉衡”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纯净和高贵品质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金钟大镛往东序,冰壶玉衡县清秋。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
3.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4.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