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06:04
词汇“儿无常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儿”通常指儿子,“常父”可以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父亲,“无”则表示没有或不存在。因此,“儿无常父”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儿子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父亲,或者父亲的角色缺失。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少。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父爱的情景,或者在某些特殊家庭结构中,如非传统家庭或单亲家庭中使用。
由于“儿无常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现代人根据字面意思组合而成的一个表达。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非传统家庭形式增多,“儿无常父”这一概念可能被用来描述这些家庭中孩子面临的挑战。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家庭完整性和儿童成长的思考,带来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涉及。但在观察或研究社会现象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儿无常父”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家庭关系和儿童成长问题。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个孩子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成长的情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表达孤独或寻找归属感的音乐作品。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在英语中可能是“fatherless child”或“absent father”。
“儿无常父”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触及了家庭结构和社会现象的敏感话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
1.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4. 【父】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