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43:46
回旋曲(Rondo)是一种音乐曲式,其特点是主题(A)多次重复出现,通常被不同的插部(B、C、D等)隔开。这种结构通常表现为ABACA、ABACABA等形式。在文学和口语中,“回旋曲”也可以比喻性地指代一种重复出现主题的结构或模式。
“回旋曲”一词源自法语“rondeau”,最初是指一种诗歌形式,后来被应用于音乐曲式。在音乐中,回旋曲的结构在18世纪的古典音乐中尤为常见,后来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曲式。
在音乐史上,回旋曲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一个重要曲式,反映了当时音乐结构的规范和美学追求。在文学和口语中,回旋曲的概念也体现了人们对重复和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回旋曲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熟悉和舒适,因为主题的重复可以带来一种安全感和预期感。同时,插部的变化又增加了新鲜感和惊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首回旋曲,其主题的反复出现让我感到非常安心,而插部的变化又让我保持了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回旋曲”:
在时间的回旋曲中,
爱是永恒的主题,
悲伤与欢乐交替插部,
编织成生命的旋律。
回旋曲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个不断旋转的图案,而听觉联想则是音乐中主题的反复出现和插部的变化。
在不同文化中,回旋曲的概念在音乐和文学中都有体现,但其具体表现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的音乐和文学中,类似的重复和变化结构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回旋曲”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音乐、文学和口语中的多重意义和应用。这种结构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性,也反映了人类对重复和变化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回旋曲”的概念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和创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旋】
转轴。
【引证】
唐·杜甫《画鹰》-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温酒器。通称“旋子”。
【引证】
元·戴侗《六书故》-旋,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
3.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