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0:02
女侍:指在餐馆、酒店或其他服务场所工作的女性服务员,负责接待顾客、点餐、送餐等服务工作。
女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宫廷中的女性侍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指代在各种服务场所工作的女性员工。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女侍的角色和形象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女侍可能被视为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而在其他文化中,她们可能被尊重为专业服务人员。
提到女侍,我可能会联想到她们在工作中的辛勤和耐心,以及她们在面对顾客时的专业态度。这个词汇可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服务行业的温暖和人情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家餐厅遇到一位非常友好的女侍,她的热情服务让我们的用餐体验非常愉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女侍”:
在灯光柔和的角落,
女侍微笑着,轻盈地穿梭,
她的手中,是温暖的托盘,
承载着,顾客的期待与欢颜。
提到女侍,我可能会联想到餐厅中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在忙碌中保持的优雅和礼貌。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她们穿着整洁的制服,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她们轻声细语地询问顾客的需求。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aitress”,法语中的“serveuse”,德语中的“ Kellnerin”,都指代类似的角色,但在不同文化中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可能有所差异。
女侍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仅指代一个职业,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定位。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