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0:42
“争路”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争夺道路或路径,通常指的是在交通、竞争或其他情境中,为了获得通行权或优势而进行的争夺。基本含义涉及竞争、冲突和争取空间或地位。
“争路”一词源于汉语,由“争”和“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争”意味着争夺,“路”指道路或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竞争和冲突情境。
在中国文化中,“争路”常常与社会竞争和个人奋斗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中个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
“争路”这个词可能引起紧张和竞争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交通堵塞、商业竞争或政治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体验过“争路”,人们为了获得座位或站稳脚跟而进行的小规模争夺。
在诗歌中,“争路”可以用来描绘自然界中的生存斗争,如“草原上的狮子与鬣狗争路,只为一口食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拥挤的街道上车辆和行人争路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汽车喇叭声和人群的喧哗声。
在英语中,“争路”可以对应为“competing for space”或“vying for position”,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类似概念的表达。
“争路”是一个富有动态和竞争意味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社会竞争和个人奋斗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