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5:2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5:23:27
词汇“争让”在中文中是一个复合词,由“争”和“让”两个字组成。基本定义上,“争”意味着竞争、争夺或争取,而“让”则意味着让步、谦让或放弃。因此,“争让”可以理解为在竞争和谦让之间的一种平衡或动态关系,通常指在冲突或争议中既争取自己的利益,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或权益,做出适当的让步。
“争让”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争”和“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汉语中,“争”常用来描述争夺或争斗,而“让”则有让步或谦让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争让”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在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
在**文化中,“争让”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和让步。这种思想在社会交往和国际关系中都有所体现,强调和谐与平衡。
“争让”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平衡的。它让我联想到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的智慧和成熟,以及在坚持自我和尊重他人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过需要“争让”的情况。在讨论项目方向时,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听取了队友的意见,并做出了适当的让步,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争让”:
在风的争让中,
树叶选择了舞蹈,
不是固执的坚守,
而是优雅的飘落。
“争让”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两个人在桥上相遇,一人坚持前行,另一人侧身让路,两人相视一笑,和谐地通过了桥。
在英语中,“争让”可以对应到“compromise”这个词,虽然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其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争让”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在冲突中的行为策略,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平衡的智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争让”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1.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2.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