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1:48
[叩辞]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叩”通常指敲打或询问,“辞”则可以指言辞、辞别或文辞。因此,“叩辞”可能指的是以言辞询问或辞别时的一种恭敬方式。
由于“叩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叩”来表示恭敬地询问或辞别的场合,但具体到“叩辞”这个组合,需要具体文献来考证。
由于“叩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叩”和“辞”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但“叩辞”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其具体词源和演变过程不详,可能需要查阅古代文献来进一步了解。
在**传统文化中,辞别时表达敬意是一种礼仪,尤其是在面对长辈或上级时。因此,“叩辞”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使用,强调辞别时的恭敬和礼貌。
“叩辞”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尊敬。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文人在辞别时的情景,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由于“叩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在一个强调传统礼仪的场合,如古装剧的剧本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歌时,可以使用“叩辞”来增添历史氛围:
晨曦微露,我叩辞于古道旁,
一袭青衫,随风飘扬。
“叩辞”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场景,如一位文人在晨曦中向**辞别,画面中可能有着古朴的建筑和悠扬的古琴声。
由于“叩辞”是一个非常特定的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解释其含义和使用背景。
“叩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中文中对于辞别礼仪的重视。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尊敬和礼貌。在现代语言表达中,虽然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叩辞”,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