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8:08
[叩首] 的字面意思是指以头触地,表示极度的尊敬或忏悔。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礼仪,特别是在面对君主、长辈或神灵时。
[叩首] 源自古代汉语,"叩"意为敲打,"首"指头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一种特定的礼仪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叩首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对权威的尊重。在仪式中,如**或道教,叩首也是常见的仪式之一。
叩首往往让人联想到谦卑、尊敬和虔诚。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或是对现代社会中礼仪缺失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再常见,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中,长辈可能会要求晚辈进行叩首以示尊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我叩首于大地,感谢每一粒滋养的土壤。”
想象一个人缓缓跪下,头部轻轻触地,周围是静谧的氛围,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宁静的音乐,如古筝的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礼仪行为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土下座”也是一种表示极度尊敬或道歉的行为。
[叩首]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也连接了现代人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1.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