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7:04
“怡神”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使心情愉悦、精神舒畅。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活动、环境或物质给人带来的积极心理影响,使人感到放松和愉快。
“怡神”由“怡”和“神”两个字组成。“怡”字古已有之,意为愉快、和悦;“神”字则指精神、心灵。两个字组合起来,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愉悦和舒畅。
在**传统文化中,“怡神”常与养生、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文人常通过欣赏自然风光、品茶、弹琴等活动来怡神养性。
“怡神”这个词给人带来积极、温暖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宁静、和谐的场景,如清晨的湖面、悠扬的音乐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通过阅读、散步或与朋友聚会来怡神。这些活动让我感到放松和愉快,有助于缓解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怡神”:
晨曦微露,湖面波光粼粼,
漫步其间,怡神养性。
在英语中,“怡神”可以对应为“refreshing”或“soothing”。这些词汇也强调了活动或环境给人带来的积极心理影响。
“怡神”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愉悦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怡神”这个词,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细腻度和准确性。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