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7:55
猛烈:形容词,通常用来描述力量强大、激烈、迅速或强烈的状态或行为。字面意思是指动作或力量的强烈和迅猛。
“猛烈”一词源于古汉语,由“猛”和“烈”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猛”常用来形容勇猛、凶猛,而“烈”则有强烈、热烈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猛烈”,用来形容更加强烈和迅猛的状态。
在中华文化中,“猛烈”常与勇敢、力量和激情联系在一起。在描述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时,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强调其行动的决断和力度。
“猛烈”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冲击、挑战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传达紧迫感和强烈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户外徒步时遭遇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那种自然力量的猛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歌: 猛烈的雨,猛烈的风, 猛烈的心跳在胸中。 猛烈的梦,猛烈的痛, 猛烈的爱,永不放松。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狂风暴雨中的树木被猛烈地摇晃,雨滴如子弹般击打在地面上。 听觉:听到雷声轰鸣,风声呼啸,这些都是“猛烈”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猛烈”可以对应为“fierce”或“violent”,这些词汇在描述力量和激烈程度上与“猛烈”相似,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文化内涵。
“猛烈”这个词在描述力量和情感的强烈程度上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着特定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可以帮助我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地传达强烈的情感和力量。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