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54
词汇“独善吾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困境中只能顾及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而在顺境中则可以兼顾帮助他人和社会。
“独善吾身”字面意思是指独自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在现代语境中,它强调个人在面对困难或不利环境时,应首先保持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状态。
“独善吾身”源自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在困境中应保持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在困境中的自我修养,也包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的个人品德。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因此,“独善吾身”不仅是个人的自我要求,也是社会对个人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困难中坚持自我、不断提升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自我完善。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工作压力时,选择独善吾身,通过阅读和学*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独善吾身”融入到描述个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修养的意境中:
风雨中独善吾身,
书卷间寻觅安宁。
心灯不灭照前路,
静待花开又一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宁静的书房中阅读,周围是书架和温暖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自我修养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音乐或自然的声音,如流水声,增强这种宁静和自我完善的感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self-improvement”或“personal growth”来表达,强调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追求自我提升和完善。
“独善吾身”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修养,也鼓励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追求个人成长和完善。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1.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吾,我自称也。 、 《尔雅·释诂》-吾,我也。 、 《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 、 《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楚词·屈原·涉江》-莫吾知兮。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
4.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