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6:40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比喻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不利或伤害。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自相矛盾和后果的自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最终自食其果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常用它来警告或提醒他人不要做出愚蠢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因不当行为而遭受损失的情况。
同义词:自食其果、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反义词:因祸得福、自得其乐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了自作自受的意思。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情况,即原本的负面行为或**最终带来了积极的结果。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因果报应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成为了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它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后果的普遍关注和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讽刺。它提醒人们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做出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贪图小便宜而购买了质量不佳的商品,最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修复或更换,这正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典型例子。
在诗歌中,可以将这个成语融入到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中:
搬石自砸脚,悔恨难言表。 行事须谨慎,因果终难逃。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费力地搬起一块大石头,结果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脚,这个画面充满了讽刺和警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讲述这个成语时的语气和表情,通常是带着一丝嘲笑和教训的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为了报复或表达不满而伤害自己。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自作自受这一概念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自作自受这一概念时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有着相似的表达。它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考虑长远后果,避免因小失大。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1.
【搬】
(形声。从手,般声。本义:挪动)。
同本义。
【引证】
《五灯会元·文益禅师》-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
【组词】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货物搬走;他早就搬走了;搬场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4.
【砸】
重物掉落在物体上,或用重物撞击。
【引证】
《红楼梦》-又把宝玉的一碗茶砸的碗碎茶流。
指责,数落。
【引证】
《金瓶梅词话》-他昨日对着大妗子好不拿话儿砸我,说我纵容着你要他图你喜欢哩。
5.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6.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8.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