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1:07
孤独者:指那些在情感上、社交上或物理上感到孤立,缺乏社交联系和支持的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暗示了一种被遗弃或自我封闭的状态。
“孤独者”一词源于古英语中的“ealdorme”,意为“老年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在社交上孤立的人。在现代英语中,“lonely”和“loner”是与之相关的词汇,分别强调了情感上的孤独和行为上的独来独往。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社交上的孤立,“孤独者”这一概念也因此变得更加普遍。在某些文化中,孤独被视为一种需要克服的状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孤独则被赋予了一定的哲学和审美价值。
“孤独者”这个词往往让我联想到寂静的夜晚、空旷的街道和内心的空虚。它唤起了一种深沉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安的情感,让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孤立的本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在大学期间感到过孤独,那段时间我努力寻找社交的机会,但总是感觉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孤独者”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独者”:
在寂静的夜里,孤独者漫步,
星光下的影子,拉得长长。
心中的话语,无人倾听,
孤独者的歌声,飘向远方。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孤独者”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孤独”(孤独)一词常常与“独り”(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而在中文中,“孤独”则更多地强调了情感上的孤立。
通过对“孤独者”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孤独的复杂性和它在人类情感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揭示了社交孤立的现象,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联系和归属的深层需求。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准确和敏感地使用这一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3.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