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6:07
“孤直”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性格孤僻、直率,不善于或不愿意与人交往,行为举止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
“孤直”一词由“孤”和“直”两个字组成。“孤”原指单独、孤独,“直”指直接、不弯曲。在古代文献中,“孤直”较少见,更多是现代汉语中形成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孤直的人往往被视为有骨气、有原则,但同时也可能被视为不合群。社会对孤直的接受程度因时代和环境而异。
“孤直”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复杂的,一方面可能赞赏其坚持原则,另一方面可能感到其难以接近或理解。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孤直的人,他们的直率和坚持有时让人敬佩,有时又让人感到难以沟通。
在诗歌中,“孤直”可以用来形容山峰或树木,如“孤直的山峰,屹立不倒,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视觉上,“孤直”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树木或直立的山峰。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直接而有力的声音。
在英语中,“孤直”可能对应“straightforward”和“solitary”,但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孤直”是一个描述性格特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评价。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人的性格特点。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