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14
词汇“桑王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者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作品中的虚构概念。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桑王国”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以桑树(一种植物,常用于养蚕)为主要特征或象征的王国。在某些文化或故事中,这可能代表一个以丝绸产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桑王国”可能被用作一个虚构的国度,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蚕桑产业,这个词汇可能会有具体的指代意义。
同义词可能包括“蚕桑之国”、“丝绸王国”等,这些词汇都强调了与桑树和丝绸产业相关的特征。反义词可能较难确定,因为它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由于“桑王国”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可能不明确。如果是在某个特定作品中创造的,那么它的词源可能就是该作品的作者的想象。
在某些文化中,桑树和蚕桑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因此“桑王国”可能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对于熟悉蚕桑产业的人来说,“桑王国”可能唤起对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怀念。
由于“桑王国”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个关于古老丝绸产业的故事时,可以使用“桑王国”来构建一个充满历史和神秘感的背景。
结合桑树的图片和丝绸制作的声音,可以增强“桑王国”这一概念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与桑树和丝绸产业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这一传统产业的重视。
“桑王国”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可能具有独特的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语言使用。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