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2:39
“半开门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半开门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半开”和“门儿”两个部分组成,描述的是门的状态。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比喻意义,特别是在商业和日常交流中。
在中国文化中,门常常象征着界限和隐私。因此,“半开门儿”在社会交往中可能象征着一种保留或犹豫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面子和含蓄的文化特点。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犹豫、保留或不完全的信任。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不确定或期待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在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或者在商业谈判中的保留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半开门儿的窗前,映出心中那片未曾言说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扇半开的门,透露出室内的模糊景象,引发观者的好奇心。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门轴的轻微吱嘎声,增添一种神秘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lf-open”,但在比喻意义上,可能更多地使用“half-hearted”来表示不完全的接受或投入。
“半开门儿”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描述了物理状态,还扩展到了心理和社交层面。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社会互动和心理状态。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3.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