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05:0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5:02:21
词汇“截发锉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字面意义和古汉语背景进行。
“截发锉稾”字面意思可能涉及截断头发和锉平稻草。其中,“截发”指的是剪断头发,“锉稾”可能指的是锉平或处理稻草。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某种仪式或习俗,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来确定。
由于该词汇的古旧性质,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特定文化习俗中出现。例如,在描述古代某种仪式或惩罚时,可能会用到“截发锉稾”。
该词汇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具体演变过程需要查阅古汉语词典或相关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词汇可能逐渐被更现代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在古代社会,截发可能是一种惩罚或自我惩罚的方式,而锉稾可能与某种仪式或劳动有关。这些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
该词汇可能引起一种古老、严肃或仪式感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涉及古代的刑罚、仪式或劳动场景。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
在创作中,可以将“截发锉稾”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或仪式的文学作品中,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结合古代刑罚或仪式的图片,或古代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截发锉稾”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跨文化比较可能较为困难。然而,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刑罚或仪式,探讨其异同。
“截发锉稾”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方面。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类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们是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体现。
1.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剉】
(形声。从刀,坐声。本义:折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剉,折伤也。 、 《庄子·山木》-廉则剉。 、 《吕氏春秋·必已》注-剉,缺伤也。 、 《考工记》-揉牙内不挫,以挫为之。
【组词】
剉辱、 剉折
4. 【稾】 (稿的异体字)禾类植物的茎秆